一、部分电缆绝缘差带病运行
一些路灯的老旧电缆,尤其是老城区的路灯电缆,经过多年的城市建设,隔三岔五的路面开挖,许多电缆被挖破挖断后草草处理掩埋,路灯管理单位无从得知。长期以来电缆带病运行,漏电越来越严重,电缆负荷加重,直至电缆被烧断才发现问题。
二、电缆接头绝缘处理工艺落后
路灯线路具有供电半径长、负载分散、接头众多的特点,每基灯杆都存在接头,有些城市接头在手孔井里,有些城市的接头在灯杆内。接头处理工艺大多采用传统的胶布缠绕,部分地区采用绝缘穿刺、热缩套管、灌封胶等,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如:
胶布缠绕处理方式,容易出现胶布老化脱落现象,使用寿命较短,尤其是电缆在灯杆内并接时,施工工艺要求非常高,安装效果因人而异,无法做到标准化安装;
绝缘穿刺工艺由于接触面较小,通过电流时容易发热,若干个热胀冷缩周期后接头的电接触可靠性、绝缘性能变差,出现接头烧毁现象;
热缩套管和灌封胶处理后的绝缘效果相对较好,但是其缺陷是检修线路故障时无法分断,只能将接头剪掉,另外因施工工艺相对复杂,使用情况较少。
三、末端灯具的保护电器成为事故源之一
根据相关的标准规范要求,每盏灯的相线应装设熔断器作为灯具的保护电器,该保护电器没有任何的防水防潮措施,固定或悬挂在灯杆检修门内,而灯杆内属高温潮湿环境,其接线端子特别容易生锈,久而久之接触电阻增大,通过电流时产生发热烧毁接线端子、烧断灯线,“碰杆”现象时有发生。
四、路灯线路的保护电器绝大多数采用过流保护器无法及时切断故障电流
路灯用的过流保护电器的瞬动电流通常都要5~10倍的In,而路灯线路发生末端短路时,短路电流根据接地方式和线路长度的不同,通常在几十安培到100多安培,往往都达不到保护电器的瞬动电流值,很难在国标规定的时间内切断故障电流,甚至有时根本无法切断故障电流。
五、城市内涝成为普遍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排水管网的建设远跟不上城市面积的扩大的速度,一到暴雨天气,许多路段都会出现积水现象。路灯电缆的破损电、路灯电缆接头、灯具的保护电器等如果发生浸水,其周围水域都可能会带电,前端的过流保护电器根本无法切断故障电流,对行人存在致命的安全隐患!
路灯管理部门不得不对积水的路段实施断电关灯措施,许多城市都存在暴雨天气大面积熄灯的情况,随之而来也引起了市民的投诉、漫骂,同时也出现了其他的安全隐患如治安事件、交通事故等,造成较大的负面社会影响。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智慧路灯知识
公众号:智能电力网
加微信
购买智慧路灯产品
微信号:15606816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