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在城市中具有密布性、均匀性及稳定供电等特性,城市路灯系统特别是灯杆资源,是新一代通讯基础设施(5G微基站)及智慧城市实时数据采集传感器搭载的天然载体,将灯杆功能化、平台化、资源化、集中实现安防、交通、环保、城管、应急等多领域城市管理需要的感知功能,集约化使用灯杆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高效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美化城市景观,是推动绿色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有效方案。那么在智慧路灯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呢?对未来的发展建议又有哪些呢?下面随笔者一起来看看吧。
一、智慧路灯所遇问题
1、缺乏统筹协调
涉及部门(市政、通信、气象、交通、城市建设、广告管理等)和公司(运营商、照明、通信、物联网、互联网企业等)众多,利益述求不一致(体制利益、行业利益、公司利益),牵头单位在建设及后续的维护运营、数据归属上协调难度大。
2、缺乏统一标准
不同地方、不同领域的标准不一,当前已有部分团体、地方发布相关标准规范、导则等,但缺乏系统化的国家标准体系指导全国各地建设多功能灯杆。
3、成本高、投资大
智慧路灯功能多,导致比普通灯杆成本高几十倍;在市场需求没有释放的情况下,成本还难以有效降低。
4、创新性不足
主要是根据需求将传统功能集成一体,没有将其与物联网技术紧密结合,打破数据壁垒,实现资源共享,缺乏主动创造应用场景的动力。
5、运营尚未规模化
智慧路灯建设项目目前仍以试点建设为主,尚未形成规模化,难以达到绿色智慧城市的需求。
二、智慧路灯的发展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推进统筹规划
将多功能智慧路灯作为未来城市标准配置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纳入城市整体发展布局,以统一规划、科学统筹、集约建设为原则,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综合各部门管理和业务需求,结合5G网络部署,深度共建共享,减少和避免后期重复建设的资金和时间成本。
提前布局全局统一的管理运营模式,集成网关数据,有效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城市运行数据的互联互通,真正实现城市的智慧化、精细化管理。集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包括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施工单位、运营单位、电信运营商等在内的健全的多功能智慧路灯产业生态,形成聚集效应。
2、加快标准制订,做好系统化部署
统筹考虑绿色智慧城市及未来5G业务发展趋势,加快出台多功能智慧路灯系列国家标准,明确关键接口标准化、统一化,做好预研工作,确保适应未来发展。以规模化建设为向导,制定跨专业、系统化、有针对性的智慧路灯相关设计、技术及测试验收标准,通过标准化形成方案相对统一,杆体结构化、功能模块化、接口兼容和成本更优的建设方案,推动智慧路灯的低成本、高质量、规模化部署。
3、探索商业模式,降低运维成本
加强商业模式的创新探索,明确设计方案,建立一种由政府统筹监管、参与者协同共赢、广大民众共同受益的投资运营模式。由专业的主体统筹各方需求,实现规模化建设、专业化运维,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及信息统一共享,减少因盲目组合所有功能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降低整体研发及运维成本,推动智慧路灯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4、加强主动创新,推动效益化发展
探索智慧路灯的创新业务和创新应用,深入理解城市发展和居民美好生活服务需求,充分借助5G、物联网、边缘计算、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赋能作用,发挥智慧灯杆的综合优势、点位优势和规模优势,为城市和居民提供更智慧化、便利化、绿色化的创新服务,为企业创造效益和价值。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智慧路灯知识
公众号:智能电力网
加微信
购买智慧路灯产品
微信号:15606816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