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问题:运营主体多,缺乏协调
谁来运营?不同运营方会有各自不同侧重,比如通信运营商或城市建设方来运营,都可能会忽略与其关联度不大的部分。
谁来协调?建设方案涉及通信、气象、交通、城市建设、广告管理等不同领域,隶属于不同机构和部门管理,需要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业务的沟通协调。加上后期维护和数据收集上效率很低,因为技术性较差造成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浪费,且无法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精确的计算和评估。
1、基站的运营主体:运营商、铁塔公司
2、摄像头的运营主体:公安、交警、城管、公路局
3、环境监测设备的运营主体:环保部门
4、路灯的运营主体:公用事业局、市政管理局、电力公司
5、车联网路侧单元的运营主体:车联网平台公司
6、红绿灯的运营主体:交警
7、充电设施的运营主体:充电企业、物业企业、停车场
二、解决思路: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推进统筹规划和综合共享
1、当前问题
a、智慧灯杆是城市新型公共基础设施,涉及到城市规划、公安安全、交通、通信、市政、环境等多个垂直领域的政府部门职能和监管责任,并可供多个部门共享使用,智慧灯杆的落地建设和后续运维需要以统一协调的规划管理为前提。
b、基于智慧灯杆的城市信息化和5G微基站建设涵盖了物联网、5G微基站、传感器、摄像头、照明、显示屏、充电桩等各种技术以及设计、研发、施工、运维等环节,涉及包括各类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施工单位、运营单位、电信运营商等诸多产业领域,各产业领域间的差异性较大,各产业领域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尚未形成产业合力。
c、智慧灯杆远景智慧功能的实现也需要全局统一的规划,分散建设的灯杆项目会给城市级整体管理系统和数据平台的构建和升级带来困难。
2、建设
a、将智慧灯杆作为未来城市标准配置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纳入城市整体发展布局,以统一规划、科学统筹、集约建设为原则,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综合各部门管理和业务需求,结合5G网络部署,深度共建共享,减少和避免后期重复建设的资金和时间成本。
b、提前布局全局统一的管理运营模式,集成网关数据,有效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城市运行数据的互联互通,真正实现城市的智慧化、精细化管理。
c、集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包括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施工单位、运营单位、电信运营商等在内的健全的智慧灯杆产业生态,形成聚集效应。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智慧路灯知识
公众号:智能电力网
加微信
购买智慧路灯产品
微信号:15606816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