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屏柜都是变电站、发电厂等电力系统二次设备(控制、保护、监测设备)的核心载体,安装在控制室内。虽然它们经常并排摆放,甚至有时部分功能会集成(尤其是在智能变电站中),但它们的核心定位、主要功能和设计侧重点有本质的不同:
核心功能定位不同:
保护屏: 它的名字就揭示了它的核心使命——安全保护。其首要、核心、不可替代的任务是快速、准确地检测电力系统(如线路、变压器、母线、发电机等一次设备)发生的故障(短路、过载、接地等),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毫秒级)发出跳闸命令,断开故障设备与系统的连接,防止故障扩大,保障人身安全和整个电网的稳定运行。它是电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和“急诊医生”。
测控屏: 它的核心定位是测量、监视和控制。主要功能包括:
测量: 实时采集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频率、功率因数、温度、压力等运行参数。
监视: 显示设备状态(断路器分/合、隔离开关位置、保护信号、告警信号等),提供运行人员对系统工况的全面监视。
控制: 接收来自运行人员(通过监控系统HMI)或自动装置的指令,执行对断路器、隔离开关、有载调压分接头等一次设备的远程操作(分闸、合闸、调节)。
数据上送: 将测量数据、状态信息、事件顺序记录等上传至站控层监控系统和调度主站。它是电网运行的“眼睛”和“远程操作手”。
响应速度与动作要求不同:
保护屏: 对速度和可靠性要求极高。必须在故障发生后的几个毫秒到几十毫秒内做出判断并发出跳闸命令。任何延迟或误动、拒动都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其逻辑判断(保护算法)和出口回路设计都围绕“快速、准确、可靠动作”展开。
测控屏: 对实时性的要求相对宽松(通常在秒级即可满足运行监视和控制需求),更侧重于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控制命令的执行速度要求可靠,但远不如保护跳闸那么苛刻(通常在几百毫秒到秒级完成即可接受)。
数据处理内容不同:
保护屏: 主要处理与故障特征高度相关的瞬时量(如突变量电流、电压)和用于判断故障性质、位置的量(如零序电流、负序电流、阻抗等)。其数据处理目标是快速识别故障模式。
测控屏: 处理的是反映系统正常运行状态的各种稳态量(有效值电流、电压、功率等)、状态信号(开关位置、告警信号)、以及用于统计和管理的累计量(电度量)。其数据处理目标是提供全面的运行工况视图。
设备组成侧重点不同:
保护屏: 核心设备是保护装置(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等)。内部包含高速采样回路、强大的实时计算单元(执行保护算法)、以及高可靠性的出口继电器(直接驱动断路器跳闸线圈)。通常包含硬接线的信号指示灯和压板(用于投退保护功能或出口回路)。
测控屏: 核心设备是测控装置。包含精密的交流采样回路(用于高精度测量)、大量的开入(接收状态信号)开出(发送控制命令和信号)回路、以及强大的通信接口(用于与站控层和远方调度通信)。通常包含较多的状态指示灯和操作按钮/把手(尤其在老式屏柜上)。
应用场景侧重不同:
保护屏: 直接面向一次设备的具体保护对象。例如,一条线路的两端会各有一个线路保护屏,一台变压器会有对应的变压器保护屏。它们紧密关联并保护特定的设备。
测控屏: 可以按间隔配置(如一个线路测控屏对应一条线路),也可以按功能区域配置(如公用测控屏负责全站公用设备、母线设备的测控)。它更侧重于对一个区域或一组相关设备进行集中监视和控制。
相互关系:
两者紧密协作,共同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保护屏动作(跳闸)后,其产生的动作信号、故障录波数据等会通过通信或硬接线送给测控装置,由测控装置上送至监控系统,告知运行人员发生了什么故障、哪个保护动作了。
测控屏提供的系统运行状态信息(如电压、潮流)有时也可作为某些保护(如距离保护、过负荷保护)的辅助判据或闭锁条件。
在智能变电站中,基于IEC 61850标准,保护装置和测控装置可能共享同一过程层网络获取采样值(SV)和发布跳闸/控制命令(GOOSE),功能划分更清晰,但物理屏柜有时会整合(如保护测控集成装置放在同一个屏柜),但其内部保护模块和测控模块的逻辑功能界限仍然是明确的。
总结关键区别:
保护屏是“安全卫士”:核心是故障检测与快速切除,要求毫秒级响应、极高可靠性,守护电网安全底线。
测控屏是“运行管家”:核心是测量、监视、控制,提供运行工况全景图,执行日常操作命令,强调数据准确完整与操作可靠。
理解它们的不同定位和功能,对于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都至关重要。保护屏专注于“紧急救命”,测控屏负责“日常监护和操作”。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微机保护知识
公众号:智能电力网
加微信
购买产品
微信号:13655813785